- 应对疫情仍需要加强智能传感器研发
- 来源:赛斯维传感器网 发表于 2020/5/8
在抗“疫”战场上,科技提供了“硬核支撑”,2020年的疫情中,呼吸机、监护仪、制氧机、负压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医疗设备都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支持。
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过程中,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在防疫工作中,对体温筛查起到重要贡献的红外体温计设备,就是典型的红外传感器技术应用。呼吸机中则集成了气体质量、流量、压力、湿度、温度和磁敏等传感器。救护氧舱、ICU病房以及住院隔离区环境监测等,也都离不开气体传感器的支持。
MS4515DO 、MS4525D0具有高性价比,低量程,多种输出方式特点,应用在呼吸机与麻醉剂。监测呼吸辅助设备的呼吸气流。
FX1900、FX29、FS19力传感器应用于注射泵、输液泵的堵塞检测、气泡检测空注射器检测、流量检测、液位检测。
一次性血压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 1620
硅压阻微机电压力传感器、用于手术中及重症监护、每1~3天更换一次,低成本、符合AAMI要求
压电薄膜传感器 - CM-01B 电子听诊器/脉搏
耐用、灵敏度高、带宽范围宽、安装在传统的金属听诊头中、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可以运用更复杂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状况,或远程传输和存储
传感器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采集的数据多种多样,可分为生理生物数据、环境数据、物理类数据。这些数据为病情诊断、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支撑。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数据采集结合无线传输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数据变化监测的力度,传感器在数据监测源头端所带来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通过结合新材料、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传感器市场催生了一批以创新传感器技术为核心的医疗健康新兴产品与服务模式,这些产品具有更灵敏、微型化、便捷、成本低等优点,并已在医疗监测、 医学诊断、施药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传感器行业具有技术壁垒较高、产业细分环节多而分散等特点。得益于国内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软件与数据处理算法、应用等环节的初步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但目前存在产业档次偏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基础较弱等问题。
但是,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技术和产品滞后于国外及产业需求。一是传感器的感知信息方面仍然落后,二是传感器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也比较落后。由于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导致国内多数传感器不仅技术水平较低,而且价格高,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在中低端器械领域生产企业众多,但整体规模和市值尚小。
近年来,工信部实施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聚焦移动终端、智能硬件、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一批深耕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和系统方案的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随着我国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已不再依赖进口,并自研自产核心芯片用于终端抗疫产品,部分高端器械领域已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
共抗疫情,智能传感器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 如果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内核实删除,谢谢!